为全面开创新局面奋力奔跑(附图片)
——中远海运重工2019年改革发展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0-01-17  作者:彭会青  字号:[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一年的奋斗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在激烈的市场中竞争取胜的能力,精诚团结,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伟大的中国梦的事业,忠诚于国家民族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事业,忠诚于为职工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的事业,攻坚克难,奋力奔跑,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201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在中远海运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中远海运重工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经营接单超额完成任务,数量质量同步提升;“学川崎”深入推进,建造能力持续增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制造持续保持领先;支援比港发展修船业务,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改革重组深入推进,成本管理继续加强;修理改装板块创效突出,全面开创新局面……

  经营接单超额完成任务

  数量质量同步提升

  经营接单是企业实现盈利的最重要的基础保障之一。2019年,中远海运重工围绕企业“学川崎强管理,去产能调结构,去杠杆控风险,保交付增效益”的工作主线,营销方向上加大市场攻坚力度,努力承接一批高附加值、有质量的订单,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紧抓在手热点项目,夯实内部管理,全力拼搏任务指标,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接单目标,为公司提质增效中心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019年全年累计承接订单同比前一年大幅增长,经营接单跨上新台阶。

  造船方面,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的纸浆船、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的21万吨散货船,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类型,有利于船厂建造成本的管控,打造成型产品和拳头产品;海工方面,进一步拓展了FPSO建造、改装和模块建造等相对低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产品,加深了与国际一流油公司、总包商的合作。承接BP公司FPSO船壳及其完整上部模块建造订单,有力地提升了重工在高端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影响力。

  修船方面,在脱硫业务方面赢得大量订单,修船业务产值攀升。此外,LNG等高附加值修理项目也持续突破,订单含金量有较大提升。配套与非船方面,各配套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威海科技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获得美国海岸警卫队批复,正式获得USCG型式认可证书,标志着该产品具备世界领先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实力。

  “学川崎”全面深入推进

  建造能力持续增强

  “学川崎”要“真想、真信、真学、真干”,这是集团董事长许立荣在2019年调研重工时提出的工作要求,这也是中远海运重工未来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2019年,公司全系统持续深入推进“学川崎”,主要建造指标呈不断改善趋势,保节点、保交付成效明显。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作为“学川崎”试点企业,聘请日本川崎重工专家驻场指导,全面导入川崎作业基准,改善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使得生产管理和计划执行逐步强化。其他所属各企业也全面开展学川崎工作,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精益管理水平,消除浪费、提高效率。

  2019年,中远海运重工交付船舶和海工制造项目66艘,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客户高度赞誉。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大连中远海运川崎交付20000TEU集装箱、30.8万吨VLCC等各类船舶32艘,大连中远海运川崎61000吨散货船建造工时较首制船工时效率提高14.3%。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在KHI和NACKS专家指导下,项目完工率达到100%,主要节点按时实现率同比提升29%。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交付中远海运特运5艘多用途纸浆船,平均每艘提前27.5天。舟山中远海运重工马士基、达飞系列集装箱船全部交付,81600吨散货船系列首制船提前1个月交付,按期交付率达到100%。广东中远海运重工1750TEU集装箱项目提前交付。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优化模块制作流程,综合工效提高15%以上,完工交付项目创近年来新高。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制造保持国内领先

  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就是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2019年重工积极响应集团“双智建设”,智能制造与技术研发有序推动,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框架,并分类、分层、分步骤持续推进。

  深化技术研发体制改革,组建重工设计研究院和扬州分院,有效促进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的生产提质提效,散运系列21万吨散货船项目首制船技术准备周期压缩至8个月并顺利开工。加强设计研发,按期完成多个工信部和集团研发项目,完成63600吨散货船研发设计并有望获得实船订单。重点项目获得工信部新立项,数个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中,南京船配二冲程排气阀杆的关键制造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威海科技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获得全球要求最严、标准最高、难度最大的USCG认可证书。

  智能建造方面,加大力度推动相关项目落地实施,重点企业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大连中远海运川崎继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之后,成为国内第二家工信部认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南通中远海运川崎《高技术船舶的精益建造能力》荣获2019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再次展现了企业的领先优势,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取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多点系泊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研制》荣获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上8兆瓦级大型风机高效高稳字航自升式安装平台与关键技术”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改革重组深入推进

  成本管理继续加强

  编制各造修企业2020-2022年发展规划,确保重工整体发展规划有序衔接。推行“三年滚动计划”管理方法,重点在生产、经营、财务、科技发展、人力资源等9个业务领域跟踪实施,助力战略规划落地。按照“做强造船、做稳海工、做大修船、做精配套”的战略定位,推进造修企业的产能优化和转型升级。大连中远海运川崎2号坞正式启用,形成两坞产能;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对立新船厂实施全面管理,进行资产处置和盘活;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广东中远海运重工等企业持续推动产能资源向修船方向集中……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全年各项成本费用预计与2019年初预算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中远海运重工大力加强接单成本核算,大幅度的成本失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积极推进造、修船对标管理,取得良好成效。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各企业坚持保交付是最大的降本增效,坚持从设计源头提高设计准确性,深入开展各项成本管控活动并取得实效。

  修理改装板块创效突出

  全面开创新局面

  2019年以来各船厂修船业务饱满,船舶修理改装累计完工船舶1065艘,为重工创效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远海运重工修理改装量约占全球总修船量的12%,占国内总修船量的30%。

  南通中远海运船务推行修理改装船舶业务区域中心化经营模式,聚焦“两主两辅一拓一路”产品定位和“532”经营战略,持续放大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品牌效应,修船大客户战略更加稳固,核心高端客户比例稳步提升。其中,南通中远海运船务与南通瑞泰船务深化战略合作,成立瑞泰基地,为公司增收创效、持续盈利发挥了积极作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强化项目执行,拼搏奋进,力保各项目实现了按期优质交付。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圆满完成世界首例集“船体加长、生活区加高、节能锅炉安装及混合式脱硫塔安装项目”于一体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狮城轮的改装修理。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历史上第一艘LNG修理船舶能量轮,于2019年10月份完工启航,该系列第二艘船舶“北方能源”也已于11月底开航,标志着公司成功跻身LNG船舶修理行业。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修船产值大幅增长,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助力比港修船业务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修船业务是比雷埃夫斯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远海运重工积极响应落实集团要求,全力支持配合,把“佘山号”浮船坞改造完成拖载至比港,并派出专业团队支持其修船业务开展。经过中希双方的共同努力,PPA修船业务实现生产恢复并获得良好声誉,效益稳步提升,业务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