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所从来 方明所往
发布日期:2021-12-24  作者:高云  访问次数:  字号:[ ]

  海螺声

  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珍藏着一块特殊的红布,让我印象深刻。红布上写着:“牺牲个人,言首秘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这24个字并不起眼,却是我党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把自己的姓名、地点留在入党誓词上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可这位农民党员——贺页朵毫不畏惧,充分体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细细品读这份入党誓词,尽管有6个错别字,却饱含着宣誓人沉甸甸的赤诚之心。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初的那份初心,超越了个人名利——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超越了家庭血缘——终当移孝作忠臣,为我国家扶厄运;甚至超越了生死考验和时间的边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们党创造的辉煌历史,正是归于无数共产党人的义无反顾,正是在他们的声声誓言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中实现的。

  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内,我印象最深刻的第二个物件是遂川县赤卫队队长王棣权用过的一条识别带。1928年,王棣权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的妻子怀着巨大的悲痛,把丈夫生前系过的这根红带子藏在了房屋的墙洞里,默默守护了几十年。识别带,又称为“牺牲带”,是战争年代革命者的一种标记。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于条件艰苦,我们的革命队伍没有统一的军服,有的穿着旧式军服,有的穿着学生服,更多的是一身普通老百姓的装扮。为了区分敌我,战士们便在脖子上系上红带子,只要系上它,就准备随时为革命献身。有位老红军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打仗前,战士们互相交代的话通常只有两句。一句是‘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了,请记得告诉我家里的老母亲,她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牺牲的。’另一句是‘等将来革命胜利了,请记得为我在革命烈士名册上也登上一个名字吧。’”然而,大多数时候,战士们前赴后继地倒下,旁边的战友根本来不及掩埋同伴的遗体,更无法把战友牺牲的消息告诉他们的家人,因为很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据不完全统计,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共有4.8万余名,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5744名,3万余名无名英雄长眠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普通却不平凡的“识别带”凝聚着先辈们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甘愿为党和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革命斗志与不屈精神。

  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份一直坚守在心中的信仰和执着,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是“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坚韧;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无畏;是“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坦荡;是“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的奉献。这些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历史如尘烟消散,情感凝结成永恒,我们要用红色基因的传承照亮前方的航程。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但红军将士生死考验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靠的正是坚定执着的信仰、坚韧深厚的信念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和衷共济,以报家国。我们常常说的两个字——命运,“命”是自己的,但是“运”却是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和平幸福的时代,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流光溢彩的家国变迁,锦绣山河,国泰民安,初心始终、复兴梦圆。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神州大地,一思一念皆是未来;浩浩九州,一文一墨均是骄阳。我们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这种精神,就是我们要一辈一辈传承下去的。

  经历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看清楚历史的坐标;站在高山之巅,更能领略河流的奔腾。虽然和平年代同革命战争年代相比,考验、检验理想信念的内容和方式有别,但标准和要求无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我们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是荆棘和鲜花同在,就像井冈山的天气一样,有冷雨也有晴空。创新是井冈山岁月的鲜明特色,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鲜明内涵。鲁迅先生说过:“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要相信,在路的尽头,总会有梦想挥手相迎的样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种精神和红色基因一辈辈传承下去,俯身耕耘,我们的企业和国家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

  【作者单位:广州海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