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少年
发布日期:2021-08-20  作者:聂睿  访问次数:  字号:[ ]

  海螺声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这个世纪少年,使命永远放心间,面前再多艰难不退却。Say never never give up like a fire.……”这首《少年》,我听了一遍又一遍,百听不厌。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初心未变、使命在肩,仍是“世纪少年”;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坚持自强不息,乘风破浪、未来可期,依旧“自带光芒”,那么我们就是那个追光的少年,在党的光芒和魅力中成长、奋斗,一起在新时代中踏步前行!

  光,一直都在。中国共产党就像太阳,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温暖、亲切。

  儿时,和家人一起散步,他们指着离家不远的一处告诉我,这里是文德楼,是周恩来总理曾经住过的地方。我在小学的课本里读到过周总理,原来周总理在我家附近工作生活过,这让我很意外。从此,每次经过文德楼,我都会习惯性地停下,透过拱门下的铁门看看门后的小院。那时的我多么希望这道门就是时空穿梭机,能把我带回那个峥嵘的年代,感受周总理的气息,看着他的身影在这里穿梭。

  读中学时,我们学校内有一座小红楼。早就听说这小楼里曾经召开过党的会议,更是诞生了广东省首个党支部。那时,我们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在小红楼里学习。我们总是趁课间跑到小红楼下,羡慕地看着高年级的同学在楼里出入,恨不得能马上长大,也能把书本搬进小红楼。终于在高三那年,我们搬进了小红楼。抚摸着红色的外墙,踏上那富有年代感的楼梯,心中无比激动和自豪。

  工作后,我每天往返于珠江两岸。在珠江东堤的天字码头旁立着一座书型石碑,记载着当年广州起义时的场景。“在孤立无援的状况下,教导团女兵班在班长游曦的带领下在此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反复搏斗,除一人派往起义总指挥部联络外,全部壮烈牺牲。”游曦,从此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她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19岁。坐落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的广州起义纪念碑,北侧浮雕就记录着游曦顽强战斗的一幕:她手中紧握手榴弹,随时准备与敌人战斗到底!现在,我们每天漫步于珠江两岸,欣赏着秀美风光,享受着美好生活。但90多年前,这里硝烟弥漫,革命英烈们为了中国革命事业顽强战斗,直至英勇牺牲。想起这些,我们怎能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工作和生活的不顺?千千万万前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生命,我们定要沿着他们的足迹,接过他们的接力棒,认真工作、努力奔跑、不懈奋斗,尽自己最大力量继续书写“世纪少年”的伟大梦想。

  又是新的一天,太阳升起,光芒万丈。我抬起头,迎着光,只想做一个勇往直前的追光少年!

  【作者单位:广州中远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