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浅议航运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发布日期:2021-07-23  作者:尹红花  访问次数:  字号:[ ]

  随着我国航运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需求也愈发重视和迫切。而高校在培养航运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专业性的航运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持续性地培养出高质量的航运人才队伍,这一点十分关键。有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今我国高校航运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着重探究了其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航运人才的培养提供些许建议。

  一、我国航运人才培养的概况

  随着国家对航运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加大,社会各界对航运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视。其中,高校作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人才,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现实情况也表明,航运人才培养的科学机制依然有待完善,绝不能仅靠某一方的单枪匹马,而是要社会各界有效联合起来,实现高校、企业、政府的多方配合,方可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高校在培养航运人才方面尤其要加大力度。虽然高校在航运人才培养方面为国家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其航运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其培养模式距离系统化、科学化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这也是事实所在,因而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高校航运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课程与教材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高校在培养航运人才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主力军,也的确发挥了不小作用。然而,很多高校的航运类课程与教材并不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虽然有些专业课在当今仍有其经典性,但与企业的操作运营却存在非常大的脱节,使得这类毕业生在进入航运类岗位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这无疑需要我们加以改变。

  其次是缺乏足够的专业师资。我国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对相关人才有着更高需求,而培养人才就需要有足够的师资作为支撑。然而,很多高校专业师资还是比较缺乏,从而影响到航运人才的培养。不仅如此,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对实务操作却有所忽略,这一方面是受制于教师自身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其认为理论教学相对固定,易于见成果。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所积淀,但实操经验非常少,一旦走向岗位就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弥补这方面短板。

  第三是实践扶持力度严重不足。航运专业是一个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其人才队伍也应当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显然,航运知识需要实践加以熟悉贯通,仅仅靠课文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很多航运企业出于自身因素,为广大高校航运专业学生或实习生提供的实习岗位还是十分有限的,从而使得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更难以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航运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高校航运专业需努力实现创新

  显然,高校航运相关专业课程与教材老旧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快速解决。高校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综合改革,应及时开展专业、教材、课程及培养方式的动态调整,推动学生航运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航运业的现代发展潮流。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完全可以拿来借鉴,如一些知名航运公司的国家海运培训课程就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中国远洋海运大学就有电子海图培训、GMDSS培训、驾驶台/机舱资源管理培训等十余个受到企业高度认可的船员培训品牌。不仅如此,课程内容也应当紧盯国际航运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努力向多元化发展,即高校在设置课程时,须拓展思路,将经济、法律、管理等课程也纳入到培养大纲中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使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视角更为开阔。

  努力提升专业师资水平

  要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航运人才,优秀的师资队伍必不可少。一方面,我们必须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航运专业的发展及师资力量的有力扩充,甚至在必要时还应让引入外籍教师常态化。中国远洋海运大学就常年聘请10余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外籍教师从事口语授课。另一方面,航运专业的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尤其要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并积累足够的产业实践经验,这样一来,师资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相关交流,并派专业教师去熟悉航运业的相关业务流程,归来后才能理论结合实际传授给学生,然后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将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这一点非常关键。

  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航运类专业的学生都是复合型人才的代表,但这种复合不能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上的复合,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能力的“复合”。首先是要注重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引导学生立志立德,紧紧把握学生理想信念这一关键点,从建设航运强国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确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选择。其次要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不能仅仅要求其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航运业的相关岗位。高校完全可以在培养大纲中增添公关课程等方面的专业指导,从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航运专业人才的确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具体要求。第三要进一步推动实践锻炼。高校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方面的实践锻炼活动,让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象牙塔,在现实磨砺中不断成长。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挖掘高校内优质资源

  在对高校航运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除了可以聘请具有实操经验的航运业从业者进行讲学,还应在高校中积极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校内资源,努力完善高校相关专业与我国航运企业的各类合作机制。例如校企双方定期开展常态化的行业动态推介、用人需求调研、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与反馈,推动从课堂教育到实习见习再到岗位培训的整体协同服务,培养出更多国家和企业急需的人才,从而使校企合作真正走向正轨。高校有科研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挖掘这类优质的校内资源,建立与航运相关领域的科研中心等,这样即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等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又能使高校内部的资源得到真正发挥。

  引导学生关注航运市场动态

  对于每个开设了航运类专业的学校而言,认真开展学科教育永远都是重中之重,但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也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时刻关注航运市场动态。而在这个方面,建议学校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如设立专门的市场动态课程,以便让学生更加了解航运专业的业务概况和市场发展动态,或举办一系列的讲座,让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航运类从业人员或知名专家现场为学生进行讲学,这样就可以帮助高校学子更好地了解市场实际情况,使相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能够得到开阔视野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早为将来投身航运事业做好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伴随中国航运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航运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作为航运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为国家航运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人才。然而,关于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高质量的航运人才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探索。针对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高校航运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就此阐述了其发展对策,其目的就在于为我国航运人才的培养能够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

  (作者单位系集团行政事务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