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湘兰,新中国首位远洋船舶女政委(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1-07-02 作者:朱文樵 访问次数: |
焦湘兰,1927年生于山东掖县(现今莱州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少年成名,早年参加儿童团,17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招远县第一县委书记、莱西县副县长、莱阳县副县长等职务。 或许是一种机缘,焦湘兰的爱人是远洋船舶的政委,焦湘兰从此爱上了大海,最后也成了一位女政委。焦湘兰1961年到中波公司,1965年进入广远,1976年由组织安排调任辽阳轮政委时已经48岁,是4个孩子的母亲了。但她巾帼不让须眉,在通常被认为是男人世界的航海事业中做出了优秀成绩。 1976年,辽阳轮首航欧洲,目的港是伦敦。辽阳轮是一艘名副其实的“三八”妇女船,除了政委焦湘兰,轮机长、三管轮是女性,在水手、机匠中也有女性。船过苏伊士运河,埃及引水员登上驾驶台,看见船长身边站着一位手拿望远镜,身材高挑、头发泛白、英姿勃发的中年妇女;又见正在操舵的是一位年轻女子,便好奇地问船长:“船上有旅客吗?”船长回答:“没有,这是政委,那是水手。”埃及引水员非常惊讶,对女水手是否能胜任十分怀疑,便想试试她的能耐,于是故意连续下达舵令,想让女水手措手不及。焦湘兰看出引水员的心思,对那名女水手说:“老外是在考验你,也是在考验我们全体女海员,我相信你,你能行!你就为我们先抢个头彩。”引水员每下一个舵令,就监督地看着舵角指示器,反复多次之后,他一改傲慢的态度,信服地竖起大拇指:“好,好,操舵准确,回答清楚!”然后转过身向焦政委行了一个90度鞠躬礼,并从怀里掏出一块象征他们国家民族女英雄的护身牌,送给这位他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女性船舶领导,以表敬佩之意。 船靠泊意大利,大管轮患了急性阑尾炎到当地医院做手术,船舶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由三管轮陈美云接任。陈美云是位姑娘,疑虑重重,怕辜负如此重托。这时焦湘兰耐心开导她:“如果公司从国内派一位大管轮飞来意大利,一是要花好多钱,二是赶不上,船马上就要开了,我们要为公司、为船舶着想。你大胆地放手地干,船长、我还有老轨王亚夫大姐都支持你,敢不敢接替大管轮的岗位,这是对你、对我们女海员能力的考验。我们要发挥半边天的作用,男人能干的事我们女人也能干,男人不敢干的事我们女人也能干好。为妇女争口气!”她的话打动了小陈姑娘的心,毅然接受了工作,顺利地完成了航次任务。 在航程中不仅是鲜花与赞美,大海同样会毫不吝啬地把风暴施加在女海员的头上。辽阳轮第13航次正赶上了印度洋的强季风,铺天盖地的巨浪凶狠地往船上砸,辽阳轮的船艏被大浪砸凹了,6根肋骨变形,船体大角度地摆动,持续不断地颠簸。焦湘兰也晕船呕吐,加上人到中年,经受的不适比年轻人更加剧烈。但是,艰难面前的船舶领导是坚定的表率,风浪中的政委是一盏闪亮的灯。船长在驾驶台指挥抗风浪,王亚夫老轨在机舱保证机器运转正常,焦湘兰政委需要为船员们加油鼓劲。她拼尽全力紧贴走廊边,晃晃悠悠地一个一个房间地看望船员,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她沿着楼梯紧拉扶手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登上驾驶台,又从驾驶台艰难地下到机舱,了解各岗位的情况,鼓励值班船员克服困难,确保安全航行。 从1976年到1981年,焦湘兰在远洋船上工作了30个月,先后到过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新加坡、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几十个港口,真正肩负起远洋船政委的重任,赢得了国外同行的尊敬,成为中国远洋女海员的楷模。 【作者单位:集团史志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