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秀节目谈差异化背后的竞争力 |
发布日期:2021-05-14 作者:芦延秋 访问次数: |
《中国好声音》——这台音乐选秀节目曾火暴异常。那什么是好声音?是直入云霄的高音,还是千回百转的低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了节目后,笔者发现,标准就是评委们喜欢挂在嘴边那句——就看歌手声音的“可辨识度”。 如何理解这里说的“可辨识度”?从管理学角度看,“可辨识度”就是差异化。竞争理论大师迈克尔·波特曾说:“竞争战略的关键就是差异化。”而差异化又该如何理解?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力的不同。 从企业内外部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力可分为一般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独特竞争力。一般竞争力是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活动,是企业作为一个商业组织的基本技能,拥有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是较为普遍的。就好比能有资格参加选秀的所有人都能做到不怯场、不忘词、不跑调。 因此,要想和别人有差异,拥有一般竞争力肯定是不够的,还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精通的价值活动,是企业内部做得最好的价值活动产生了核心竞争力。有价值的、稀有的、难以模仿的和不可替代的,这既是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标准也是保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四个战略力量。因此在电视节目中,选手或飙高音或模仿明星到极致,或者争取展现自己某一项十分精通的艺术能力,可以说这就是选手在展现自己辛苦打磨成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有了核心竞争力就够了吗?显然不是的。要想成为“好声音”,就必须要有独特竞争力。独特竞争力是企业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价值活动,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竞争优势的姿态展现在竞争对手面前。同样,并非所有核心竞争力都能够转化为独特竞争力。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却陷入困境,因为同行与它具备相同的核心竞争力,且做得更好。核心竞争力只有上升到独特竞争力的层次才能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当节目进入导师队伍内部厮杀,选手面对一样的导师、舞台、乐队、歌曲,要想留下不被淘汰,就只有发挥自己的个性、禀赋、积淀等“独特竞争力”。这也是差异化战略最具吸引力之处,即能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或为模仿需付出高昂代价。 一般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独特竞争力与企业管理行为息息相关。一般竞争力是内部价值活动的积聚,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若想再上一个台阶,拥有核心竞争力,则需要识别、学习和推行最优策略或最佳实践,以改变过去的管理行为习惯。而第三步,要将核心竞争力转化为独特竞争力则需对现状进行全面持续改进,全面提高价值链活动的绩效,并有可能最终形成全面质量文化。 因此,追求差异化,就是一个从拥有一般竞争力努力升级到拥有核心竞争力最后拿到独特竞争力的过程。所谓的“可辨识度”也好,差异化也罢,无论对于参加选秀的选手也好,对于企业也好,都是一个分出高下后的一种结果的呈现,而不是真正的原因。 或许,电视节目中选手们在想一个问题:我到底能够走多远;观众们也在想一个问题:到底谁能够走得更远。本质上,这是同一个问题,即如何拥有独特竞争力,从而取得优势持续发展。选手只有具备一般竞争力,站到舞台上,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上升到独特竞争力层面,才能击败竞争对手,走得更远,这才是差异化的内涵。企业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作者单位系中远海运散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