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记忆中的生煎馒头
发布日期:2020-05-15  作者:梁翠梅  访问次数:  字号:[ ]

  休闲锚地

  与生煎馒头的相遇相识是在30多年前的上海。我们几个年轻人走街串巷瞎逛,见到新奇的食物就驻足研究讨论,吱吱喳喳、嘻嘻哈哈。印象最深的就是生煎馒头(外地人称“生煎包”),一只只精致小巧,圆滚滚、胖乎乎、热腾腾,可爱极了。老板把馒头从铁锅里夹出来,装在纸袋里,小伙伴们就站在路边,耐着性子等了一会儿,捏捏面皮,感觉热度稍降,便急不可待地开吃。当时我们只记得老板嘱咐的前半句:“得趁热,冷了不好吃。”却都忘了后半句:“一定要慢慢吃。”各人抓起馒头,豪迈地张嘴,一口咬下。只听“噗嗤”,馒头皮薄,煎得酥脆,满满当当地裹住了里面依然烫嘴的肉汁和肉馅,浓浓的肉汁和热油在瞬间被释放,喷洒四溅,场景惨烈,所有人都在跳脚,有的浇了自己一手汤汁,有的溅到了对面小伙伴脸上……我最狼狈,直接喷了自己新毛衣一个满襟。

  自此后,对生煎馒头便有了心理阴影,每次相遇到都如临大敌,严阵以待。然而,即使是这样,第一次吃生煎馒头时入口的美味还是被牢牢地刻在了记忆中,如此美好的美食,只觉相见恨晚,值得温柔以待。此后,也吃过几次号称的“生煎包”,却总觉得陌生,或者是馒头没洒芝麻香味不对形神俱失,或者是面皮厚道入口敦实满嘴面粉,或者就是有肉馅没汤汁整个没有灵魂。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和味道,不是故人。

  几十年,白驹过隙,却再没有重遇记忆中的那个生煎馒头。直到前几天的一个傍晚,在上海的一条街巷上偶遇一家生煎铺子。与别家店铺既做面又做汤包还做粉不同,这一家专心做生煎。看见玻璃窗后灶台上大平煎锅里码得整整齐齐很规矩的生煎馒头,以及馒头表面洒满的黑白芝麻和点点青葱,熟悉感扑面而来,我侧头微笑,是否心心念念的“故人”来了?端上桌的生煎馒头,个头比记忆中的大,浑圆饱满,闻着香气沁心。我下意识地念叨起吃汤包的小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先是充满爱意地凝视,然后无限温柔地夹起,最后小心翼翼地咬破一点薄薄的外皮,旋即变脸,开启暴力模式,用力吸一口汤汁……我的天,浓郁甜美的味道立即盈盈满口;蘸上一点醋汁儿,再咬一口……馒头皮软底子脆,肉馅鲜嫩酥,重重层层的美味在舌尖次第绽放,这鲜香直鲜到灵魂里去了。就是她啊,那记忆中有灵魂的生煎馒头,是故人来了啊。

  突然觉得很感动,世界那么大,变化那么快,却很幸运,许多美好的东西仍然在那里,故人依旧在,美貌依旧,神韵依旧,气定神闲地等待着与你的终于重遇的那一天。

  这个世界,一直都是那么美好。

  【作者单位:广州中远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