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世界舞台演绎中远海运故事
发布日期:2020-05-29  作者:钱明  访问次数:  字号:[ ]

  ■中远海运集运副总经理 钱明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比港,不仅仅是对中远海运和比港的关怀,更对“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海运强国”建设的推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在历史上,中国在陆上接壤邻国很多,所以一直都非常重视陆权,海洋往往不为十分看重。直到近代,清朝统治的中国被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把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一书上说到: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这些历史上的屈辱,也唤醒了我们的海洋意识。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今天,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海洋强国”,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确定了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当中都提到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2013年7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要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了“四要”和“四个转变”,构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系统理论。“四要”和“四个转变“就是建设海洋强国,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这次讲话,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行动纲领。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期间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国际航运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纽带,也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首先要成为航运强国,就要做强中国的航运企业。中远海运作为国内从事航运事业的央企,是中国海运业崛起为世界一流的主力军,肩负着建设航运强国的历史使命,是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原中远集团与原中海集团重组后,中远海运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实现了世界范围六个第一:综合运力、干散货运力、油气运力;特种船队运力,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以及全球船舶燃料销量世界第一。中远海运集运也在重组整合以后迅速跻身第一梯队,为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一名集运人,我还是有很深体会的。中远海运集运重组整合后,提出要大力提升新兴市场的份额,特别是加大非洲市场的运力投入,但之前两家公司在非洲市场的客户基础都十分的薄弱,大幅增加运力有一定的效益风险。在后面一步一步市场调研、客户开发的过程当中,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战略含义。拜访过的很多工厂、企业都说,中远海运做非洲线(运营)真是太好了,大幅降低了我们企业出口非洲的物流成本。原来我们覆盖的港口太少,在中远海运无法提供服务的非洲港口,货主往往需要承担非常高额的物流费用。随着我们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这些流向的运费也回归到了合理的区间。应该说,集装箱运力规模的扩大,提升了我们互联互通的能力,使得中国的企业能更紧密的连接世界,合作共赢。而我们自身,也因为规模的扩大,市场话语权得到提高,运输成本大幅降低,盈利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要成为海运强国,我们除了要有现代化的船队,扩大规模外,更要把航运事业做优做强。2018年,我们完成了对东方海外的收购,在通往世界一流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对比世界一流船公司的管理,我们自身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上还有很多的短板。根据十九大报告的目标规划,到205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前列。作为中远海运人,我们身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背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在新时代的世界舞台,演绎共商共享的中远海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