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远海运物流深耕粮食领域
以专业整合及管理能力保障民生工程(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1-04-23  作者:杜晓莉  访问次数:  字号:[ ]

  本报讯 通讯员 杜晓莉报道 近日,上海中远海运物流顺利完成了两批次共计20余万吨陈化粮运输业务,标志着公司内部协同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充分展示了公司在粮食物流领域的专业整合及管理能力。

  上下协同,小口岸也能撬动大项目。2020年12月底,上海中远海运物流所属铜陵外代在走访某北方大型生化公司时得知客户正在为一批定向小麦的物流运输犯愁。原来该客户于10月份完成生产线技术改造,每年将新增乙醇产能几十万吨。然而由于第一次涉足该业务,客户对乙醇生产原料——陈化粮的管控要求不熟悉。若不能如期完成全部小麦的提货操作,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铜陵外代为解客户之忧,第一时间联系了在粮油物流服务操作上经验丰富的区域本部箱运物流事业部。

  随后,箱运物流事业部迅速抽调营销、操作、现场人员组建陈化粮项目组,与铜陵外代一同赴客户现场深入了解项目细节。根据多年深耕东北粮食物流运输市场的资源与经验设计了一整套物流服务方案,以公水铁联运+散集联运等多组合运输模式机动应对运输路线长、出运货量大、春运期间运力紧张、衔接环节多、操作复杂等难题,充分保障客户最为关切的运输时效性与安全性。最终凭借中远海运物流的品牌实力,以及定制方案灵活应变、安全高效的特点成功地打动了客户,顺利签下定向小麦门到门多式联运物流服务合同。

  集中力量深度规划,全力以赴打造产品。项目是成功拿下了,可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而已。如何确保全程运输方案顺利实施,打响与客户合作的第一枪,具体操作落实才是最为关键的。项目组全体人员协力同心迎难而上,对全运输线路及全操作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进行沙盘预演,做到“问题想在前,预案想周全”,努力把控细节以应对现实大考。由于项目运作时值严冬,连日降雪、道路湿滑给装箱作业和运输带来困难。为保运输时效和安全,项目组人员动用各方资源想尽办法联系车辆,并安排专人随车押运。同时,为克服铁路货场装卸能力不足、各区段衔接不畅等不利因素,积极对接货场工作人员,全程盯控调拨用车、过磅称重、装卸等作业环节,确保每一批小麦都能按时出库并按计划运抵货场。经过不懈努力,陈化粮项目组克服时间紧、运量大、环节多、协调难等诸多困难,不仅达到了日均300吨出库量的合同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50000吨小麦的全程运输任务,更是不断突破极限,以最高4000吨的日出库量创造了当地粮库的出库纪录,以实力印证了中远海运物流的品牌含金量,更赢得了客户的由衷赞扬和完全信任。

  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箱运经验”。此次项目实践为后续双方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3月,上海中远海运物流趁势而上,一举拿下新一阶段陈化粮运输标段。期间因起运港集装箱舱位不足,公司及时调整运输方案,改用散货船将小麦驳运至长江下游港口再换装集装箱运输。与同期其他代理相比,上海中远海运物流所涉库点最多、操作货量最大,但凭借更多的物流运输通道与资源、更灵活的方案设计,圆满保障了客户的各种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粮食高效、安全地发运并运抵。

  上海中远海运物流以内部协同为杠杆,以客户需求为量杆,充分利用辖区网点众多、各具特色的优势,在集团兄弟单位泛亚航运、中货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摸索前行走出的一条整合资源、协同营销、融合发展、创效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紧跟“四抓一突破”工作导向,围绕打造有市场竞争力、持续迭代升级的粮油物流服务产品,加速形成“前端客户化、后端平台化”的运营管理模式,通过集团内部协同、区域内部联动,放大自身优势,赋能区域整体业务,并将其复制、推广到其他行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