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港航开足“码”力抓生产 实现首季“开门红”(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1-04-09 作者:陈海霞 访问次数: |
2021年一季度落幕,埋首苦干的90天,海南港航的集装箱码头人都做了什么? 2021年春节期间集装箱码头共完成船舶服务47艘次,吞吐量36232标箱。万家灯火的里最亮的一盏,是海南港航集装箱码头熠熠闪光的高杆灯。 海口和洋浦两港联动,争分夺秒抓效率。一季度以来,集装箱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改革精神,两港统筹管理进一步带动联动发展,安全管理经验相互借鉴,技术力量流动互助,生产协调互动频繁……一季度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船时效率42.5自然箱/小时,较上年同期的36.5自然箱/小时提升了16%;海口集码船时效率46.64自然箱/小时,较上年同期的43.75自然箱/小时提升了6.6%。 水水中转细细织,驳船联通五港。一季度集装箱驳船海口-洋浦航线共投入6艘驳船运营,共完成216个单航次,转运箱量92669TEU;洋浦-三亚-八所航线投入1艘驳船运营,共完成12个单航次,转运箱量1592TEU。 业务为王,积沙成塔增收入。今年实施新费率以来,海南港航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集装箱公司”)积极推动预付款业务和推进新费率实施进程,多次协调解决新费率实施中的问题,实现一半以上船公司按照新费率缴交预付款。同时完成了公司应收未收的资产租赁费的梳理工作,实施后预计可带来租赁费增收上百万元。 精准发力,成本管控不放松。提升公司经营效益,成本管控需要硬功夫。在精细化成本管控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要求公司青年团员组成成本核算工作小组,结合青年团员遍布基层各岗位的特点,对生产操作流程、设施设备耗材使用各环节的成本消耗进行精细核算,提供成本管理基础数据;另一方面由业务部牵头,把主要成本费用指标进行逐级分解、层层落实、每周跟踪、严格管控,同时纳入公司部门考核机制中。一季度实现单标成本较2020年同期下降35.3元/TEU,降幅达16.6%。 信息化注入新血液,扩能建设步步为营。一季度集装箱公司在信息化建设和支持扩能建设工程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完成码头改造、能力升级重任。2月份洋浦集装箱码头扩能建设第一批设备到港,通过多番推敲制定装卸方案,集装箱公司用合理的船期规划、泊位安排和堆场计划,严密的安质保障和过硬的技术力量,形成了一份独具匠心的设备到港装卸方案,计划卸船时长较原计划缩短3天。3月2日,设备物资管理系统正式上线,海口码头不负海南港航的重托,梳理内控流程,与新系统磨合,顺利实现公司预算控制、集中采购、物资管理、成本核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资质申报不停步,能力提升不懈怠。一季度,在海南港航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洋浦集码水果口岸资质已通过省级预验收,综合(进境冰鲜、食用水生动物、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资质通过政府立项申请并持续推进中,下一步将继续申报进境粮食资质。不断完善的口岸资质背后,是集装箱公司不断提升的经营实力。 过去种种皆在目,有目标,更有动力。 3月29日,随着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完成新鑫海旗下欧尼拉轮装卸作业,集装箱板块完成2021年第一个“开门红”指标任务。 3月30日,两港(海口港和洋浦港)集装箱板块完成2021年第二个“开门红”指标任务。 3月31日,37℃的气温,集装箱码头的工人们顶着炎炎烈日不懈生产。 在完成第一季度“开门红”的好成绩后,奋斗的海南港航集装箱人仍然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