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雷锋式优秀船员”严力宾学习 |
发布日期:2021-03-12 作者:宋福辉 访问次数: |
往事云烟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对于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来讲,雷锋是最熟悉的英雄名字,雷锋精神也是褒扬各条战线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高频代名词。 时间上溯至1990年春,交通部在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召开“向雷锋式优秀船员严力宾同志学习表彰大会”。我作为黑龙江航运管理局下属松花江航运局的代表参加会议。英雄事迹介绍、现场参观,严力宾同志的高大形象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在就餐时,一位年轻母亲怀抱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引起大家的关注。孩子瞪着大眼睛出奇地看着众多陌生人,十分机灵可爱,特别是一看到身穿海员服、头戴大沿帽的船员就立刻眼睛闪光,笑脸好似绽开的樱花,招着小手向妈妈说着话。船员们纷纷向孩子打招呼,有熟悉的直接说:“鹏鹏你好哇!”孩子更是高兴地给大家做出敬礼的样子:“爸爸在哪?爸爸在哪呀?”孩子低声问着大家。随后得知这就是严力宾烈士的妻子和孩子,我被深深震撼,眼里满含泪花。这刻骨铭心的情景至今仍在眼前。那次会议之后,严力宾的英雄形象让我格外敬佩,从此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交通部《关于授予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技工严力宾同志的“雷锋式优秀船员”荣誉称号的决定》中写道:“严力宾同志的英雄壮举并非偶然,是他一贯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改造世界观,踏着雷锋的足迹不断前进的结果。严力宾英雄事迹是新形势下雷锋精神的再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为全国交通系统树立了一个学雷锋树新风的光辉榜样。”这份《决定》我至今珍藏着。 斗转星移,2003年我到青远任职。报到后迫不及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崂山脚下的严力宾纪念室拜谒,并写下留言:“走进青远,学习严力宾,上好第一课。”因当时此地设施陈旧,办公用房紧张,纪念室与民兵大队部共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许多展品装箱无处摆放。我建议将一间会议室改为“一室两用”,并由公司出资专款进行装修。建议通过后随即抓紧施工,并将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严力宾的题词以及山东省和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重新挂好。后来这间会议室利用率最高,特别是船长政委述职会、新员工入司教育等参观严力宾纪念室成为必不可少的项目,“面对英雄,对照自己”“踏英雄脚印,展青春风采”一系列有形、有情的教育活动在英雄塑像前生机勃勃地开展了起来。同时,应公司团委建议,我写了一首《我们是光荣的严力宾船友》歌曲供培训新员工时教唱。新船员上船前面对严力宾塑像宣誓、每年清明前到烈士陵园为严力宾扫墓、去探望慰问严力宾老母亲,这些都是当时“青远文化”传统活动,我一次不落地带头参加。多年来,我也成为严力宾家人的好朋友。严力宾儿子严威大学毕业后,为继承其父遗志,毅然放弃香港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到青岛中远海运工作,很有志向。今年春节,我电话向严妈妈和其家人拜年,感受到英雄母亲依然那样乐观、豪爽,体会到严威身上愈发迸发着一种青春韶华、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 纪念严力宾牺牲30周年时,我曾创作了歌曲《自豪的新时代海员》;退休前我又改编了《我们要做严力宾船友》歌曲,也是用自身经历和感悟勉励青年学子学雷锋、学严力宾,做新时代海运强国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当下新时代,严力宾与雷锋完全一脉相承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忠贞不渝的爱国之心”仍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支柱。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大学(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