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人精神守护巨轮远航
发布日期:2021-03-12  作者:毕鑫 孙锡锋  访问次数:  字号:[ ]

  中海海王星轮是满载可达20万吨的14100TEU集装箱船,驱动这艘巨轮的是一台12缸的大型发动机。船舶机舱内部配置了各种复杂的机械设备和部件,用来支持和保障这台大型发动机正常运转。纵观这个庞大而繁杂的机械体系,每个部件与发动机紧密相连,作用又各不相同。如此繁重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的重任就落到了轮机部工班的身上。他们不仅仅要有精湛的技艺,而且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协同一心的团结力和毫发无遗的责任心。就如匠人所说,这是确保巨轮驰骋汪洋的基石。

  中海海王星的轮机部工班也有自己的工作心得,在轮机长带领下,无论是日常保养工作,还是紧急维修任务,都能顺利地保质按时完成。

  安全当头。大管轮虽然是80后,但他沉着冷静,这是经历过十几年机舱维修任务沉淀下来的气质。本次新加坡至吉达航行途中,发现高温膨胀水箱每天少大约600L水,经排查发现,主机NO.4空冷器是造成高温水缺失的主要原因。于是靠泊吉达港后,他即刻组织轮机部工班准备检修,工前会他将轮机长要求的安全要点重新强调一遍,从工作服、安全设备的穿戴要求,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和摆放,到工序当中的安全隐患要点以及应对措施等。另外,机舱是高温工作环境,常人在机舱内都会感到热浪腾腾,呼吸困难。而匠人们需要在高温环境下持续高强度劳作,这是对体能和心理的严峻考验。心细如发的他,根据工序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为大家留足休息的时间,充分考虑每位匠人的身心健康。

  协同为基。机舱内都是大型机械设备,拆卸、检查和维修不能单凭一己之力。工作中,不仅要各司其职提升效率,又要凝心聚力解决主要问题。机工长吴伯约是一位70后的老师傅,服务过多种船型,有着丰富的机械维修经验,与机舱部的其他同事们有着天然的默契。维修工作前,他和大管轮结合工序计划仔细研究主机空冷器的拆检方案,预演维修过程,将每个操作工序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在维修过程中,每个班组人员都有了明确的工作内容和目标,不仅提升了维修的效率,而且确保了维修的质量。在拆卸NO.4空冷器时,他操作安全风险最大的吊运端盖工作,指导其他工匠师拆卸紧固螺栓,挂链条葫芦,计算提升高度绑扎吊带,将沉重的冷却水舱盖吊放到安全位置。协同的高效在整个维修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嘈杂的工作环境中,有时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机匠师们彼此已经心领神会。

  精细把关。主机空冷器内有一千多根紫铜冷却水管,要在当中查找出漏水点,就需要逐个排摸,这个工序极其复杂和耗时。机工李锋、王超拿着藤条疏通堵塞管路,清理堵塞杂质。然后与大管轮配合,一端用手电照射,另一端观察冷却水管是否透光,确保每根冷却水管无杂物堵塞。随后开始查漏工作,机工长用硬木棒在车床上加工出适合冷却水管尺寸的堵塞儿,大管轮制作带密封胶垫的水管,商量好信号指示后,大管轮进入空冷器内部观察漏水点,空冷器外部冷却水管一段塞木塞儿,另一端注入压力水,以敲击两声作为换管信号,通过传声开关水阀,逐一试验各冷却水管是否漏水。只有下了功夫,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让维修、保养工作有质的保证,才能确保环环相扣的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才能维持庞大的发动机为巨轮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测试至准。从下午两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钟,维修工作已经持续16个小时。虽然已经完成所有管路的检查和维修工作,但是为了确保设备百分之百有效运转,还要进行反复的注水测试。持续的工作压力和疲惫的工作状态并没有动摇他们复检的耐心,为了争取在开航前完成检修工作,所有机匠师又重新打起精神,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按照工序步骤检查维修效果。事实证明,匠人精神是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经过彻夜的工作已经成功修复漏点。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甲板上,照射在每个出舱的匠人脸庞。此时此刻他们才能放松紧张的精神,又抬起疲倦的眼帘相视而笑,那是给彼此的褒奖。中海海王星轮再一次在他们安稳的睡梦中解缆远航。

  (作者单位系中海海王星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