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的柿子树(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1-01-08 作者: 访问次数: |
前两天梦到了老家门前的柿子树,满树的“红灯笼”勾起了我的馋虫,也勾起了无限乡愁。 我11岁时开始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那年的秋天比往年来得早,邻居家的柿子熟得也早,黄的、红的,三五成群挂在树梢,甚是诱人。每天放学路过邻居家,我总会忍不住朝树上多望几眼。奶奶家没种柿子,她便时不时到邻居家讨要几个。远亲不如近邻,在农村体会更深,张家的瓜果熟了给一些李家,王家杀年猪了招呼湾里乡邻上门热闹,大家互相帮衬着,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 第二年柳树刚刚发芽,奶奶便到集市上卖了鸡蛋买了两颗柿子树苗,爷爷种在了家门口的稻场边上。奶奶说自己家有就可以不麻烦邻居了。爷爷、奶奶一辈子要强,年过花甲腰杆依然挺得很直,不仅面朝黄土背朝天干着重重的农活,从泥巴地里抠些细碎银两供我和姐姐上学,不想让孙辈被人瞧不起,就连吃柿子也不愿后辈落在人后。 喜悦总在不经意间降临。还在村里念小学时,心心念念盼着吃自家柿子的我隔三差五在柿子树边蹲上小半天,希望小树赶紧长大、开花、结果。但事与愿违,直到我上初中离开村子时还没见柿子树开花。初中在镇上,离家有20多公里,一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奶奶都会摸着我的头说:“才几天不见,孙子又长高了。”爷爷总是在旁边笑而不语。初三那年,柿子树终于开花结果。奶奶说:“你要是考上市里的高中,10月份放假回来就能吃上自家的柿子。”爷爷在一旁依然笑而不语。9月,我如愿坐进了市里高中的教室。当年,村里考上高中的孩子寥寥无几,爷爷奶奶特别开心。 柿子,甜也涩。高中在市里,离家更远了,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高一第一次放月假回家,还在村口,就看到袅袅炊烟一股股从各家的烟囱向云霄弥漫,好不亲切。刚进家门,奶奶便拿出几个黄中带绿的柿子:“现在树上的还没熟,这是摘下来催熟的,可甜了。”爷爷看着我还是笑而不语。高中三年,自家的柿子吃得多了,回家的次数却少了。转眼即将高考,看着已近古稀的爷爷、奶奶,我实在没勇气再继续念书了。“我不想念了,想去外面打工,或者在家种地,还能吃上家里的柿子。”“我和你奶奶还可以干得动,你好好念书。城里的柿子更甜,家里的柿子也给你留着。”话少的爷爷那天跟我聊了很久也很多。 后来,我上了大学,寒、暑假各回家一次。寒假回家时,总能吃到奶奶给我留的柿子,特别甜。柿子树梢还会留有一些大大的“红灯笼”,那是奶奶留给各种小动物过冬的食物。再后来,我工作了,从湖北到了东北,扎根在了大连,家已成了老家,一年也难回去一次。有一年元旦,带着爱人和女儿回老家,柿子树已有碗口粗,叶子也已凋零,满树的柿子簇拥一起压弯了枝头。“太爷、太奶,为什么你们不摘下柿子吃呀?”女儿好奇地问。“你太爷、太奶老了,摘不动了。”姐姐的话让我心头一颤。对呀,80多岁身体已经佝偻的爷爷、奶奶还怎能摘得了满树的柿子?顿时,我双眼朦胧。 老家门前的柿子树如今正是壮年,每年硕果累累,可爷爷、奶奶却日见衰老。原来,我挂念的不仅是柿子,更多的还是乡愁。 【作者单位:大连中远海运重工】 ◎摄影/黄广龄【广州中远海运(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