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的日子 |
发布日期:2020-09-11 作者: 访问次数: |
往事云烟 我工作的第一条远洋船舶叫莺歌海轮,比我年龄还大。船是挪威造的,在当时算是比较好的,只是空调不好用:天气凉爽时,它冷;闷热时,它更热。我在船的第2个航次结束,要去广州文冲船厂修船。那时候我都不知道修船是个什么概念,只知道广州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可船上的老海员似乎有抵触心理,因为本来船上空调就不好,广州的夏季又实在难受。 到了广州,真心体验到这里夏天闷热潮湿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船上本来就像个焖罐,空调又坏了,舱室内的温度每天都在三十多摄氏度,空气湿度又高,不要说干活了,光坐在那里就呼呼地冒一身汗。洗过的衣服根本干不了,浑身上下总是处于湿漉漉的状态。 修船期间,我们多数不在船上用餐,因为热得实在吃不下,于是三五成群地往文冲镇上跑。途中需要经过一片数百米长的甘蔗林,小路两边也零星地生长着香蕉树和木瓜树,果实累累,随手可摘。我们几个年轻人每次下地回来都会顺手撅一棵甘蔗,大快朵颐一番,吸上一肚子的甜水。我们觉得这甘蔗真是美味的不得了,可船厂工人说,这是榨糖的甘蔗不好吃。我当时就很纳闷,甘蔗本不就是榨糖的吗? 文冲位于广州东郊的珠江左岸,小镇不大,建筑低矮。过去这里大多是基围,养虾捕鱼,种植甘蔗、香蕉、木瓜等。后来建了船厂,外来的工人相继落户安家,才使得这里成为欣欣向荣的工业新镇。小镇的傍晚至凌晨是最热闹的时光。卖服装的市场一到晚上最拥挤,可谓人潮涌动。一件标着1000块钱一件的港衫20块钱买下还感觉花多了钱。在镇上,只要你想买,只管尽情划价,不怕不好意思。镇上各样的小吃五花八门,几乎包罗了来自祖国各地的美食。小吃店看着不干不净,垃圾遍地,却总是人满为患,大家吃得欢声笑语。让海员弟兄们念念不忘的是冰镇扎啤,真的是透爽肺腑、晶凉身心。别的来不及管,总是先喝上一大口,驱散一天来的暑气。 一开始,我们的船是绑在澜沧江号货轮旁的,上、下船都要借道澜沧江轮。那天经过该轮,看到甲板上许多人正忙碌着,看架势好像是在拍电影。一打听,果然是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正在机舱里拍摄一部武打片(后来这部片子我还真看过,比较粗制滥造,但那时只要是武打片,总会有人喜欢看的)。我们几个年轻人偷偷跟着下到了机舱,看到一干人正很认真地拍摄。我们猜那个众星捧月、有些光彩照人的应该是女主角,因为好几个人围着她转,一会儿补妆,一会儿讲解,汗流浃背的女主角却显得有些不耐烦。 到了晚上,睡觉成了一个大问题。天气太热了,就算一会儿擦个身子,一会儿洗个头,也耐不住热得突突冒汗。好在大家自有办法。屋里闷热,就敞开门窗来睡觉;实在坚持不住了,就铺个毯子睡到走廊的钢板上,虽然也热,但还能够忍受,大不了多洗几次澡,再不行就光着身子看书,看到眼睛睁不开了,倒头就睡。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真是有道理,等心境真的安静下来,觉得这闷热的干扰似乎也小多了。 那时候船厂给工人们的消暑饮品不外乎是绿豆汤、酸梅汤和冰棍、冰砖之类,我们这些海员也经常借光喝上一杯,然后灌上一杯。因为和厂里的女工们经常打头碰脸,混得熟了,她们经常会找我要些劳保用具。一次我把一箱富余的新加坡明星方便面送给了她们,第二天早晨她们就来时争着跟我讲,这是她们吃过的最好的方便面。如果赶上发冰棍和冰砖,都会有女工特意给我拿来一份,还会把配制酸梅汤的固体粉拿给我几袋,一袋就够我喝半个月的。女工们得知我从没吃过也没见过泡菜,第二天便给我抱来了一个土陶坛子。好家伙,里面的食材五花八门,有辣椒、萝卜、芹菜、豆角、胡萝卜,甚至还有花生仁,都是她们自己腌的。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吃四川泡菜,酸咸香辣,美味可口,在潮湿闷热的夏季真是最好的下饭菜。与我最熟的几个女工来自四川南充,个子矮小,身体单薄,皮肤黝黑,几乎每天都会给我带些水果,要是看不见我,就把东西放在我的更衣箱里。一次闲聊,她们问我吃过杨桃和木瓜没有?我说没有,杨桃都没有听说过。没想到第二天,正下着小雨,几个人给我带来了许多杨桃和木瓜,并且十分得意地说,这杨桃是真正产自长洲岛的,这木瓜是来自萝峰村的。酸酸清香的杨桃和馥郁芬芳的木瓜后来都成为我喜欢吃的水果,根源就在这一回的故事。 如今想起没有空调的那个年代,日子虽然艰苦,却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有美好的希冀,有无限的渴望,都不会为难所困。 【作者系中远海运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