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海员的通信故事(附编者按)
发布日期:2023-12-08   作者:刘建国 冯宇新 任龙   字号:[ ]

  海员天地船员说

  编者按:在20多年的时间里,船岸的通信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只能“见字如面”到随时随地“隔屏见面”,远洋船员与家人的沟通与联系变得越来越便捷。科技的发展记录了船岸通信的变迁,更见证了祖国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

  洋美湖轮:刘建国

  今天晚饭后与家人又进行了视频通话,陪爸妈聊了会家常,跟孩子唠了会儿学校的事,又和爱人说了一下在船工作的情况。随后回想起这些年来与家人联系方式的变化不由得感慨万千。

  我是一名有着20多年海龄的老海员,大学毕业后从一名实习水手一直干到现在的船长,对于船岸通讯方式的变化可以说有着切身的体会。想当初刚上船时还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家人联系,每封信的第一句话必是“见字如面”!是啊,也只能见字如面了,那时家里还没有安装电话,更别说手机和网络通信了。写信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后来我找了个写信比较勤快的对象,她写给我的信要通过公司转寄给代理,然后由代理送船,通常几个月后我才能收到。如今,船上逐渐普及了VSAT通信系统,这下船员的在船幸福感有了指数级别的提高,跟家人和朋友的“随时见面”再也不是奢望,哪怕我们离家再远但也总是感觉亲朋好友就在身边!

  盛达海轮:冯宇新

  从海运局成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船员的通信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实现。“从前车马慢”“家书抵万金”写出了书信的速度和厚重。但是,船员收到书信的时间比陆地上要更慢一些。船员个人只有遇到特别重要和紧急的事情才需要收发电报和单边带通话,通信费用昂贵。

  20世纪90年代,固定电话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了马上能找到离家外出或接不了固定电话的人通话,寻/传呼机(BP机、call机)也应运而生。船舶靠港后船员到街上电话亭往家里打电话,电话接通后听到家人熟悉的声音倍感亲切。

  2000年开始手机普及,每个船员都用上了手机,遇上逢年过节,手机一有信号必定要给亲朋好友发一串祝福问候“短信”。

  再后来,“网吧”在街上出现,QQ即时通信软件开始流行。这是船舶靠港后年轻船员常用的通信方式,能和家人亲友进行语音和视频通话,同时拥有“顺风耳”和“千里眼”已变为现实。之后3G无线网络通信开始应用,船员用自己电脑通过专用收发器就能联接无线网络实现通信。船员能通过3G无线网络通信实现多媒应用,从网络上下载音乐和电影娱乐等。到4G无线网络通信后,智能手机普及以及“微信”即时通信软件开始流行,直到现在的5G无线网络通信,速度越来越快。

  天发海轮:任龙

  自从笛声响起、巨轮开航,船和岸、我和你就相隔一片汪洋,岁月匆匆三十余年,我们把对亲人的思念托付给海上“鸿雁”,为我们捎书传信,诉说衷肠。

  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联系方式是手写书信,每当船到港口,船员们都一股脑地奔向上船的代理那里,急切地索要自己的家书。尤其运河代理,汉语也会一些,他们操着蹩脚的汉语对着兴奋的船员大喊:“信在管事那儿,管事在上边!”那时信件的传送周期太长,长到两三个月的时间。船员们读完家书后的几个月时间里,都会被最近一次的家书“绑架”,或兴奋得像个孩子,或压抑着绵长的牵挂……

  2000年左右,越洋电话逐步兴起,每到港口停妥,船员们急切地跑到码头上,排队在电话亭门口,等待给家里打一个越洋电话。在大洋航行时赶上逢年过节,公司会提供给每个船员一定时长的卫星通话的机会,此刻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些老同志在匆匆和家里互致问候以后,会提前结束通话,然后把自己剩余的几分钟时间主动让给年轻的弟兄,让他们和自己的恋人多说一会儿话,而老同志们看到年轻人打电话时脸上幸福的表情就会足感欣慰。

  时光进入本世纪,记得2013年左右,公司为船上安装了“佳信通”设备,那是一种卫星邮件系统,但是每天只有两次固定连线的机会,即收发邮件最快12个小时来往一次。记得我们班子成员为了安抚超期服务的兄弟,与公司、船舶、船员和家属之间建起了一座座互通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故事。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公司为船舶提供的通信方式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善。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陆上普遍使用的“微信”等通信方式在船上得到了普及,每位船员得到了一定数额的免费流量,船员们和家人的联系也从两三个月为一个周期跃升到即时通信的状态。

  至此,船员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再没有被汪洋大海耽搁和阻断,虽相隔千里万里,音容笑貌犹如一直陪伴在身边。

  (作者单位系中远海运船员)